槁薄
成語(Idiom):槁薄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情冷淡,心胸狹窄,對他人不友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槁薄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槁意為干癟、不新鮮,薄意為薄弱、單薄。槁薄形容一個人的心靈干癟、對他人的關懷和友善心思薄弱,缺乏真誠和善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形容人的品性不好,對他人冷漠無情,不懂得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心胸狹窄、對他人不友善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槁薄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被兄長排擠而逃亡到了齊國。在齊國,重耳遇到了齊國的賢臣管仲,管仲對他關懷備至,幫助他重振家業。然而,當重耳回到晉國后,他卻對管仲忘恩負義,不再理會他。這個故事成為了槁薄一詞的起源,用來形容那些忘恩負義、對他人不友善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朋友總是槁薄不關心,所以沒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2. 這個公司的老板非常槁薄,對員工的福利一點都不關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槁薄”聯想成一顆干癟的樹木,沒有新鮮的水分,因此無法給別人帶來溫暖和關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性格和品性相關的成語,如“狹隘小氣”、“冷漠無情”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槁薄行為讓其他同學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2. 初中生:他對朋友的槁薄態度讓大家都覺得他很自私。
3. 高中生:老師的槁薄心態讓學生們感到很失望。
4. 大學生:社會上存在著很多槁薄的人,我們應該積極傳遞友善和關愛。
5. 成人:對待他人要真誠友善,不要槁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