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曲
鸚鵡曲(Yīng wǔ qǔ)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wǔ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機械地模仿,不加思考地重復別人的話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鸚鵡是一種善于模仿人類語言的鳥類,而曲指的是歌曲。鸚鵡曲這個成語比喻人們不加思考地重復別人的話或行為,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創造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鸚鵡曲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只會機械地模仿別人,缺乏獨立思考和創造力的人。它可以用于批評那些盲目跟從他人,缺乏獨立思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中,有一只鸚鵡會模仿人類的語言,能夠唱出美妙的曲調。有一天,有人聽到鸚鵡唱的曲子非常好聽,于是便用筆記下了鸚鵡唱的曲子。后來,人們就將不加思考地模仿別人的行為或話語比喻為“鸚鵡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會鸚鵡曲般地復述別人的觀點,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2. 她對這個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只是鸚鵡曲地重復了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鸚鵡曲想象成一只鸚鵡機械地模仿唱歌的樣子,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模仿、缺乏獨立思考相關的成語,如“孤獨求敗”、“井底之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位同學總是鸚鵡曲般地模仿老師的講話。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只會鸚鵡曲地復述課本上的知識,而不去思考和理解。
3. 高中生: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只是鸚鵡曲地轉發他人的言論,而不去深入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