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穽
成語(Idiom):陷穽(xiàn zǐ)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àn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設下陷阱,誘人入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陷穽是指故意設下的陷阱,用來誘人上鉤。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有人故意設下的圈套或陷阱,用來欺騙或捕捉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陷穽一詞通常用來描述某人或某組織故意設下的陷阱,用來誘騙、欺騙或捕捉別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有陷害他人的意圖,或者警告他人要小心不要落入陷阱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陷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昭公任命了一位名叫鄭子產(chǎn)的官員為相國,但是卻對他心生嫉妒之情。于是,昭公設下了一個陷阱,讓鄭子產(chǎn)入彀。鄭子產(chǎn)聰明機智,看破了昭公的詭計,并成功逃脫了陷阱。從此以后,人們就用“陷穽”這個成語來形容陷害他人的陷阱。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陷穽是由“陷”和“穽”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陷”表示陷下去,陷害;“穽”表示陷阱,羅網(wǎng)。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偷留下的陷穽讓警察摸不著頭腦。
2. 這個騙局就像是一個巧妙的陷穽,許多人都上了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陷穽”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陷”可以聯(lián)想到陷入困境,而“穽”可以聯(lián)想到羅網(wǎng)。通過這樣的記憶方法,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設陷”、“圈套”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個陷穽,但是他聰明地繞過了它。
2. 初中生:這個電影中,主人公巧妙地設下了一個陷穽,成功地捕捉到了壞人。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在選舉期間設下了一個陷穽,試圖陷害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