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骨
成語(Idiom):槁骨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精神已經枯槁,沒有生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槁骨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槁指的是植物干枯,沒有生機;骨指的是人的骨頭。槁骨形容一個人的精神已經枯槁,沒有了活力和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狀態非常低落,沒有了斗志和激情。可以用來形容長時間的勞累、挫折或者失去希望后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槁骨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槁骨無存,盜墓者不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死者的尸骨已經干枯,盜墓者就不會對其感興趣。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引申為形容人的精神已經干枯,沒有了活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業失敗后,整個人變得槁骨了。
2. 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精神已經槁骨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植物干枯的形象與人的精神狀態相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像枯萎的植物一樣,沒有了活力和生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槁骨相關的成語,如槁木死灰、槁木無生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爺爺生病后,整個人變得槁骨了。
初中生:經歷了失敗和挫折,他的夢想變得槁骨了。
高中生:長時間的奮斗和壓力讓他的精神變得槁骨了。
大學生:經歷了失業和困境后,他對未來已經感到槁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