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燭
基本解釋
(1).做成彩鳳形的燈。因其點燭,故稱。 宋 俞文豹 《清夜錄》:“ 宣和 七年,預借元霄。時有謔詞云……都門龍燈鳳燭相照,只聽得教坊雜劇歡笑。”
(2).借指螢火蟲的亮光。 元 陳樵 《放螢賦》:“金吾輟警,鳳燭成行,渴兔灑塵,飛蓋飄揚。”
成語(Idiom):鳳燭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也比喻希望或光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鳳燭源于《莊子·秋水》:“莊子曰:‘吾有知乎哉?有!我之知有限而之不知無限也。以有限之知求無限之知,何適而可得乎?’南郭子綦曰:‘仰則君子,俯則鳳燭。’”鳳燭的意思是指仰視時看到的是君子,俯視時看到的是鳳凰,形容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鳳燭常用于形容人才出眾、事物美好、前景光明等情況。可以用來贊美別人的才能或美德,也可以形容某個領域的發展前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著作之一,其中的對話描寫了莊子與南郭子綦的討論。南郭子綦用“仰則君子,俯則鳳燭”來形容人才和美好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鳳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鳳指鳳凰,燭指蠟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音樂才華真是如鳳燭般耀眼。
2. 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前景,真是一片鳳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鳳燭想象成一只鳳凰飛過天空,散發出明亮的光芒,表示人才和美好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鳳燭相關的成語,如鳳毛麟角、鳳樓龍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說小明是班級的鳳燭,因為他在各科都取得了好成績。
初中生:這個比賽中,小紅的表現真是鳳燭一般,脫穎而出。
高中生:在這個行業里,他的才華真是鳳燭般的存在,備受矚目。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前景非常光明,可以說是一盞鳳燭,值得我們努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