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將
基本解釋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東漢 政權的二十八個有功的武將。 明帝 永平 中,繪“二十八將”像于南宮 云臺 ,故又稱“云臺二十八將”。 鄧禹 為首,次為 馬成 、 吳漢 、 王梁 、 賈復 、 陳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堅鐔 、 馮異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萬修 、 蓋延 、 邳彤 、 銚期 、 劉植 、 耿純 、 臧宮 、 馬武 、 劉隆 。見《后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陳實百問策》:“ 成祖 命 解縉 發策,以七十二賢,賢賢何德,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為問。”
成語(Idiom):二十八將(èr shí bā j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èr shí bā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28個勇猛善戰的將領,也用來形容人才濟濟、眾多而強大的團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十八將是指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28位英勇善戰的好漢,他們各有特點,善于使用不同的武器和技能。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才眾多、實力強大的集體,也可以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中的各個成員各有特長、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中各個成員都十分出色,互相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集體或組織中人才輩出,實力強大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十八將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是李逵、林沖等英勇善戰的好漢的代稱。這些好漢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技能,他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不義之事,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二十八”和“將”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二十八”表示數量,指28個人;“將”表示將領、勇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團隊真是二十八將啊,每個人都非常出色。
2. 我們公司擁有一支二十八將的銷售團隊,業績一直很出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十八將與《水滸傳》中的英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們各自的特點和技能,形成鮮明的形象,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水滸傳》中的其他英雄人物,了解他們的故事和特點,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們組成了一個二十八將的足球隊,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技能,一起踢得很厲害。
2. 初中生:我們班級里有二十八個同學,每個人都很優秀,我們一起努力學習,互相幫助,成績都很好。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籃球隊實力很強,每個隊員都是二十八將,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技巧和風格,一起打球非常有默契。
4. 大學生:我們社團的成員都是二十八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一起組織各種活動,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