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畬
成語(Idiom):斫畬
發音(Pronunciation):zhuó s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砍伐山林,開辟土地。也用來形容開拓事業、興辦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斫,砍伐;畬,指田地。斫畬原指砍伐山林,開辟耕地。后來引申為開拓事業、興辦事業等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開創事業、拓展市場、開拓領域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斫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國君魯僖公的一次重大決策。當時,魯國的土地貧瘠,國君魯僖公決定砍伐山林,開辟新的耕地,以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這個決策最終帶來了豐收和繁榮,成為后來斫畬一詞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勇于斫畬,開辟新的市場。
2. 他在創業的道路上斫畬不輟,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斫畬聯想為砍伐山林,開辟新的土地,以及開創事業、拓展市場等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與開拓事業、興辦事業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爺爺曾經斫畬,開墾了一片新的菜地。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要勇于斫畬,開拓自己的未來。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斷斫畬,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及成年人(19歲及以上):斫畬是成功的關鍵,只有勇于開拓才能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