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脫
成語(Idiom):漏脫 (lòu tu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òu t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漏脫是指事物中的缺陷、疏失或泄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漏脫表示事物本身存在著缺陷或疏失,沒有做到完美或完整。它常常用來形容人的思考不周全或行動不謹慎,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設計或制作出現(xiàn)了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漏脫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例如,在工作中,當某個項目出現(xiàn)了疏漏或遺漏,可以說“這個項目有漏脫,需要重新檢查和修改。”在學習中,當一個學生在考試中漏掉了一道題目,可以說“我在考試中漏脫了一道題,導致成績不理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漏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據(jù)傳,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族有一個規(guī)矩,每年春天,家族成員都要一起去祭祀祖先。有一年,季孫氏的祭祀儀式中漏掉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疏忽讓季孫氏非常懊悔和自責。從此以后,人們用“漏脫”來形容疏忽和疏失。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漏脫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漏”和“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得很好,只是在某些細節(jié)上有些漏脫。
2. 我們的計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不能有任何漏脫。
3. 這個產(chǎn)品的設計有漏脫,需要重新修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漏脫”與“疏忽”、“疏失”等詞語進行聯(lián)想,因為它們都表示了事物中的缺陷或疏漏。你可以通過制作關聯(lián)圖表或構(gòu)建故事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漏脫”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疏忽、疏失相關的成語,例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粗心大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漏脫了一道題。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漏脫了一個關鍵的計算步驟。
3. 高中生:我在寫論文的時候漏脫了一些重要的引用。
4. 大學生:我們團隊的項目出現(xiàn)了漏脫,需要重新進行檢查。
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犯了一個漏脫,導致客戶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