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廩
基本解釋
亦作“ 日稟 ”。1.古時官府每天供給的糧食。《后漢書·仲長統傳》:“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吏食日稟,班祿未定?!薄稌x書·會稽王道子傳》:“于時軍旅薦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br>(2).指官府每天供給食糧。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六》:“ 賈師憲 居 西湖 ……刱私第,占湖山天下之景,積富累貴,窮奢極侈,既猶以為未足,乃即湖上創道堂,殊壯麗,日廩云水道人數百輩於中,頻設齋襯,覬得神仙焉。”
成語(Idiom):日廩
發音(Pronunciation):rì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日廩指的是每天都供應給皇帝的糧食。這個成語比喻人們要珍惜糧食資源,不浪費食物,注重節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日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節約,不浪費食物的品質??梢杂迷谌粘I钪?,也可以用在描述一個組織或國家的節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每天都有人負責供應糧食給皇帝,這些糧食被稱為“日廩”。為了保證皇帝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人員必須精心管理,不浪費任何一粒糧食。這個故事傳承下來,形成了成語“日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日廩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節約,一粒米都不浪費,真是個日廩之人。
2. 她的家里從來不浪費食物,真是個日廩之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日廩”這個成語與節約糧食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每天都在供應皇帝的糧食,并且不浪費一粒米,從而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約相關的成語,比如“粗茶淡飯”、“一滴不漏”等,以加深對節約精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日廩一樣節約糧食,不浪費。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提倡日廩的精神,珍惜食物資源。
3. 高中生: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像日廩供應糧食一樣,不浪費。
4. 大學生:日廩不僅僅是節約糧食,更是對資源的珍惜和對環境的保護的體現。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日廩”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