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辨
基本解釋
見“ 口辯 ”。
成語(Idiom):口辨(kǒu biàn)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過言語表達來解決爭議或糾紛的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辨是一個動詞,指的是通過口頭辯論、爭辯或辯解來解決問題或爭議。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辭的力量,以及借助語言表達來解決糾紛和爭論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辨常用于描述人們運用辯論技巧、口才和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或爭議的情景。它可以用于形容辯論賽、法庭辯論、商業談判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刺客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田忌如何運用智謀,通過調整馬匹的速度,在馬賽中戰勝了強大的賽馬隊。后來,人們用“口辨田忌賽馬”來形容采用巧妙策略和辯論技巧來戰勝強大對手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口”表示口頭,指的是言辭;“辨”表示辯論,指的是辯解、爭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巧妙的口辨,成功說服了客戶接受他的商業提案。
2. 在辯論賽上,學生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口辨能力,展現出出色的辯論技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口辨這個成語:
- 將“口”和“辨”兩個字分別與“言辭”和“辯論”聯系起來,形成成語的含義。
- 想象自己在一個辯論賽中,用巧妙的言辭戰勝對手,展示出口辨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辯論、口才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辯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通過口辨說服了同學們去參加校園辯論比賽。
2. 初中生(13-15歲):他利用出色的口辨能力在辯論賽上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16-18歲):他通過精確的口辨技巧,成功說服了老師改變考試政策。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辯論中,我通過充分的口辨和邏輯思維,成功反駁了對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