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阘
成語(Idiom):剌阘
發音(Pronunciation):lá zh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相互矛盾、互不相容,難以調和或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剌阘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意為事物之間存在矛盾,無法和諧相處或解決。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的沖突、矛盾或對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剌阘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社會問題、政治沖突等方面。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團隊在合作中出現的矛盾,或者用來描述一個人內心的矛盾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剌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年》中,原文是“剌阘之疾”,意為矛盾和對立的病癥。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剌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團隊之間存在著剌阘,難以合作。
2. 他內心的剌阘讓他無法做出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剌阘”拆分為“剌”和“阘”兩個部分。可以將“剌”讀作“辣”,聯想到辣椒,辣椒的味道是刺激的,和諧相處的事物通常不會有刺激性。而“阘”可以讀作“拓”,聯想到拓展,拓展意味著增加,而剌阘則是指事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無法增加或擴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或文學作品來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剌阘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水火不容”、“勢如水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爸爸和媽媽之間常常剌阘,他們總是爭吵不停。
2. 初中生(13-15歲):這兩個班級之間存在剌阘,他們不愿意合作。
3. 高中生(16-18歲):我內心的剌阘讓我無法做出選擇,不知道該選什么專業。
4. 大學生(19-22歲):社團內部發生了剌阘,導致解散的危機。
5. 成年人(23歲以上):公司內部的剌阘導致了人員流失和業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