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
基本解釋
《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徐彥 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大,重視、尊重;一統,指天下諸侯皆統系于 周 天子。后世因稱封建王朝統治全國為大一統。 明 康海 《粉蝶兒·賀登科》套曲:“棟梁材自有非常用,好保護萬歲千年大一統。”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老百姓都希望中國結束分裂的局面,形成大一統的山河。”
成語(Idiom):大一統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ī t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統一的國家或組織,統治下的各地區或成員都服從同一中心的統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一統是指一個國家或組織下的各個地區或成員都服從同一中心的統治,沒有分裂或獨立的情況。它強調了統一的力量和集中的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一統一般用于形容一個國家或組織的統一程度,可以用來描述政治、文化、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統一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的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了一系列統一措施,包括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輪等,以加強國家的統一和集中統治。因此,“大一統”一詞就成為形容秦朝統治特點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2. 這個組織的目標是實現全球的大一統,統一各國的經濟和法律體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一統”與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事件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起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中其他統一事件,如漢朝、唐朝的統一,以及現代中國的統一進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要努力學習,團結一致,為班級的大一統做出貢獻。
2. 初中生: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是通過戰爭和統治手段實現的。
3. 高中生:現代社會的大一統需要通過各個國家的合作和協商來實現。
4. 大學生:大一統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統一,還包括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