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行
敦行(dūn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dū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品行高尚,為人正直,行為端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敦行是由“敦”和“行”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敦”意味著誠實正直,而“行”表示行為舉止。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行為端莊,不做不正當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敦行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得體,端莊莊重。在社會交往中,敦行是一個人受人尊敬的重要標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敦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的一段對話。孔子問子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路回答道:“‘敦琴琴于桑林之下,其未得之也,琴聲何如?’”孔子問:“‘可得而聞與?’”子路回答:“‘不可得聞也。’”孔子說:“‘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這段對話中的“德之棄”就指的是不敦行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敦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敦行,深受大家的尊重。
2. 這個年輕人敦行有禮,很有前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敦”字的發音“dūn”聯想,敦行的人品行高尚,為人正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和行為相關的成語,如“廉潔自律”、“舉止得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一個很敦行的同學,總是幫助別人。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很敦行,大家都很尊敬他。
高中生:這位老師敦行有禮,對學生要求嚴格但是很公平。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敦行,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