撟掇
成語(Idiom):撟掇(jiǎo duō)
發音(Pronunciation):jiǎo d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談或行動拖拉、磨蹭,不干脆利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撟掇一詞源于方言,最早用于形容人言談或行動拖拉、磨蹭,不干脆利落。它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拖沓,不爽快,耽誤時間,沒有效率。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談拖拉,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說話拖泥帶水,不直接。撟掇一詞帶有一定的貶義,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懶散、拖延或不果斷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撟掇一詞經常在生活中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做事拖沓、不爽快的人。例如,當一個人拖延做事,拖到最后才開始,就可以用“撟掇”來形容他。此外,撟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談拖拉,說話不直接,含糊其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撟掇一詞的起源,目前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可考。然而,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沒有一個特定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撟掇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太撟掇了,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
2. 她的回答總是撟掇的,讓人摸不清她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撟掇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撟”字與“拖”字聯系起來,它們的發音相似,都有拖拉的意思。
2. “掇”字可以與“說”字聯系起來,它們的發音相似,都有言談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常用的成語,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作業總是撟掇,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寫。
2. 初中生:她的回答總是撟掇的,讓人摸不清她的真實想法。
3. 高中生:他們的討論太撟掇了,浪費了很多時間。
4. 大學生:我希望我們的會議能夠高效進行,不要出現撟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