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跡
成語(Idiom):履跡(lǚ jì)
發音(Pronunciation):lǚ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履行前人的道德規范或者學術傳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履跡指的是按照前人的道德規范或者學術傳統行事,遵循前人的腳印,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表達對前輩先賢的尊重和敬仰,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導學生遵循正確的道德規范和學習傳統文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虞卿在朝廷上聽到了一些不正當的言論。虞卿因為忠于國家和道義,不愿意聽從這些錯誤的建議,于是他在地上畫了一條線,告訴大家說:“這是前人的腳印,我要履行前人的道德規范。”虞卿的行為得到了眾人的贊賞,成為了后來“履跡”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履跡,傳承優秀的教育傳統。
2. 他始終堅持履跡,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履跡”與“跟隨前人的腳印”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在一條道路上,沿著前人留下的腳印履行前人的道德規范和學術傳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規范的知識,深入理解“履跡”的內涵和價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履跡,不做欺負同學的事情。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履跡,遵守學校的紀律和規章制度。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應該履跡,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和能力的領域。
4. 大學生:我們要履跡,努力學習,不斷追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