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牙子
基本解釋
(1).亦作“ 馬路崖子 ”。方言。指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 浩然 《機靈鬼》:“要光是我獨個兒呀,在車站,在馬路牙子上,咋的也能蹲一宵,何必費勁兒還麻煩您呢?” 陳建功 《他們是瞎子》:“他們沿著馬路牙子,一直朝前走著。” 廉春明 《父子會》:“完全吐了,趴在馬路崖子上再也沒起來。”
(2).方言。指街頭流浪兒。 楊大群 《關東傳奇》第二五章:“馬車夫順嘴罵了句:‘沒長眼睛,要墊車轱轆怎么的?臭馬路牙子!’”
成語(Idiom):馬路牙子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ù yá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馬路牙子是指道路兩側的石頭、水泥或其他材料的路緣石。在成語中,馬路牙子比喻人行為粗魯、蠻橫,不顧他人感受,不講禮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路牙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的行為態度粗魯、蠻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講禮貌。它常用來批評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目的而不顧他人權益的人。這個成語的貶義色彩很濃,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是不太友善和不禮貌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路牙子這個成語可以用在生活中各種場景中,特別是那些需要提醒他人要注意言行舉止的情況下。例如,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公共場合不講禮貌、不顧及他人感受的人,或者用來形容一些粗魯無禮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馬路牙子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可以猜測它的來源可能是古代道路建設時的一種常見現象。在古代,馬路牙子是用來限定馬車和行人的通行區域,同時也是保護建筑物和道路的一種設施。然而,有些人可能會蠻橫地踐踏馬路牙子,不顧他人的權益和公共秩序。因此,馬路牙子成為了形容這類人行為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路牙子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每個詞的意思和發音如下:
- 馬(mǎ):馬,指的是動物“馬”,在這里是指馬車。
- 路(lù):路,指的是道路。
- 牙子(yá zi):牙子,指的是石頭、水泥或其他材料的路緣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像個馬路牙子,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2. 別對人那么粗魯,不要像個馬路牙子一樣。
3. 這個人總是蠻橫無禮,就像個馬路牙子一樣,沒有一點風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馬路牙子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 將馬路牙子的形象牢記于心,想象一個人蠻橫地踐踏馬路牙子,不顧他人感受。
- 將成語與馬車和路緣石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8歲):他的行為就像個馬路牙子,總是不禮貌地對待別人。
- 初中生(13歲):在公共場合要注意言行,不要像個馬路牙子一樣讓別人討厭。
- 高中生(17歲):他的態度太粗魯了,完全像個馬路牙子一樣,沒有一點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