肵俎
成語(Idiom):肵俎(jī zǔ)
發音(Pronunciation):jī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放置祭品的祭器,比喻為國家或人民效力的官職或職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肵俎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用來擺放祭品的一種器皿。這個成語用以比喻為國家或人民效力的官職或職位。它強調了官員的責任和使命,要求他們忠誠、勤勉、盡心盡力地為人民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肵俎常用于描述官員的職責和使命,也可以用來形容為國家或人民做出貢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努力工作,為他人或社會做出貢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尚書·周書·仲虺之命》記載了肵俎的故事。周武王在攻打紂王時,命仲虺為肵俎大夫,負責祭祀。仲虺在祭祀時非常認真負責,表現出極高的忠誠和敬業精神。這個故事體現了肵俎作為官職的含義,也強調了官員應該盡心盡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擔任肵俎之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 這位官員在肵俎上盡職盡責,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肵俎的形象和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擺滿美食的祭器,表示為國家或人民效力的官員或職位。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祭祀儀式和禮儀文化,以及古代官職制度和官員的責任和義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學校的肵俎,他們教我們知識,幫助我們成長。
2. 初中生:父母是家庭的肵俎,他們辛勤工作,供養我們的生活。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是社會的肵俎,他們應該為人民的福祉負責。
以上是關于成語“肵俎”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