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主
基本解釋
(1).古稱諸侯的夫人。《左傳·昭公三年》:“若惠顧敝邑,撫有 晉國 ,賜之內主,豈惟寡君,舉羣臣實受其貺。” 楊伯峻 注:“正夫人為內官之主,故云內主。”《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君內主尚虛,臣前與 齊侯 原有婚媾之約,事不容緩。”
(2).指皇后。《北史·后妃傳上·魏孝文廢皇后馮氏》:“昭儀規為內主,譖構百端,尋廢后為庶人。”
(3).身處于內,而與外部相呼應者。《國語·晉語三》:“殺其內主,背其外賂。”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陳司空書》:“若公為內主,方同 國子 之勛,余以定家,得免 臧孫 之嘆,豈不功名富貴共保無疆!”《明史·宦官傳二·魏忠賢》:“ 忠賢 故騃無他長,其黨日夜教之, 客氏 為內主,群兇煽虐,以是毒痡海內。”
成語(Idiom):內主(nèi zhǔ)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z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部掌握主動權,擁有決策權和支配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內”和“主”兩個字組成。內指內部,主指主導、主控。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在某個組織、團體或者事物中,擁有決策權和支配權的人或者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主一般用來形容某個團體、組織或者機構內部的掌控力量。比如,我們可以說某個公司的內主是指擁有決策權的高層管理人員,或者某個政黨的內主是指擁有決策權的核心成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前尚無關于內主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內主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他是內主,可以決定所有事情。
2. 這個團隊的內主是他,他負責所有的決策和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內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掌控一切的內主,擁有決策權和支配權,從而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內主相關的成語,如內外有別、內外交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內主,她決定我們的課程和活動安排。
2. 初中生:班長是我們班級的內主,他負責組織各種班級活動。
3. 高中生:學校的內主是校長,他負責決策學校的發展方向。
4. 大學生:學生會主席是我們學院的內主,他負責組織各種校園活動。
5. 成年人:公司的內主是總經理,他決定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決策重要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