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皆史
基本解釋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 中國 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首倡于 元 郝經 , 清 袁枚 亦主此說,至 章學誠 才系統地提出這一主張。他認為六經乃 夏 、 商 、 周 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并非圣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的命題,反對“離器言道”。 龔自珍 、 章炳麟 亦倡此說。參閱 章學誠 《文史通義》中的《易教》、《經解》,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
成語(Idiom):六經皆史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jīng jiē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學問淵博,涉獵廣泛,對各種知識都有所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經指的是儒家經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周易》、《春秋》。皆史指的是史書,包括《史記》、《漢書》等。六經皆史表示對儒家經典和歷史書籍都有所涉獵,學問淵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知識面廣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各種領域都有所了解,具備全面的知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經皆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朱子語類》中。這個成語的意義來源于儒家經典和歷史書籍的重要性。儒家經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歷史書籍記錄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和變遷。因此,六經皆史成為形容人學識淵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經皆史是由“六經”和“皆史”兩個詞語組成的,其中“六經”指儒家經典, “皆史”指歷史書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問非常廣博,可以說是六經皆史。
2. 這位教授是一位六經皆史的學者,對各個學科都有所涉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經”和“皆史”兩個詞語進行聯想記憶。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學習儒家經典和歷史書籍,將這些知識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面的學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經典和歷史書籍,加深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的了解。也可以學習其他成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六經皆史的學者,可以了解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成為六經皆史的人才。
3.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大學的學習,成為一個六經皆史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我正在努力學習各個學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六經皆史的學者。
5. 成年人:雖然我已經工作多年,但我仍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六經皆史的人,不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