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賦
基本解釋
漢 賦以鋪敘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一些形式上的特點,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稱為“大賦”。大賦系對 東漢 以后抒情為主的“小賦”而言。代表作如 司馬相如 《上林賦》、 揚雄 《長楊賦》、 班固 《兩都賦》、 張衡 《二京賦》等。
成語(Idiom):大賦
發音(Pronunciation):dà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長篇大賦,也泛指長篇的文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賦源于古代文學,是指篇幅長、辭藻華麗、內容豐富的辭章。它通常是用來歌詠、贊美某一事物或者表達情感的文學作品。大賦的特點是用詞華麗、意境深遠、修辭繁復,常常需要作者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和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賦通常用于文學創作、文化交流和表達情感。在古代,大賦常常被用來贊美帝王、歌頌自然景觀、表達愛情或者追憶故鄉。在現代,大賦則更多地用于文學作品的創作,例如長篇小說、史詩、戲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賦起源于古代文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和《楚辭》。在古代文化中,大賦是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被視為文人墨客的高度修養和才華的象征。大賦的發展和演變與中國古代文化的興盛和衰落密切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篇幅長、規模大,而“賦”表示辭章、辭章作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作品像一篇篇大賦,讓人讀來如癡如醉。
2. 這部小說的篇幅之大,簡直可以稱之為一部大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大賦”這個成語:
1. 將“大賦”拆分為“大”和“賦”,并理解其基本含義,即篇幅長、辭章作品。
2. 將“大賦”與長篇文學作品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閱讀一部長篇小說或者一部史詩,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大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了解更多關于大賦的經典作品和作者,例如《離騷》、《雙調賦》等。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的成語和文化知識,擴大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素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時,努力模仿大賦的風格,希望能夠寫出一篇華麗的文章。
2. 初中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文學比賽,我決定寫一篇大賦,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 高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關于自己人生感悟的作文,我選擇了用大賦的形式來表達我的思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