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麾
基本解釋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將的符節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賀韓魏公啟》:“兼兩鎮之節麾,備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遠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舉行軍旗親授式,以重使命,卿請前席祗受節麾呀!”
(2).用為對職掌兵權者的敬稱。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其與 百制府 書云:‘…… 額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調任 江 巡,依侍節麾,俾供驅策。’”
成語(Idiom):節麾 (jié huī)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軍隊的旗幟,也泛指軍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指軍隊中的旗幟,麾指軍隊。節麾原指戰爭中軍隊的旗幟,后來泛指軍隊。成語節麾用來比喻軍隊的統帥或者整個軍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麾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戰爭及領導軍隊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支強大的隊伍,或者比喻一個有力的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麾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軍隊的旗幟被視為軍隊的象征。旗幟上的圖案和顏色可以讓軍隊進行辨識和指揮。因此,節麾成為了代表軍隊的標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麾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團隊的節麾,大家都很尊敬他。
2. 這個國家的軍隊是國家的節麾,保衛著我們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節麾的發音“jié huī”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軍隊的旗幟上有一個節字和一個麾字,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軍事、戰爭相關的成語,可以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團隊是我們的節麾,大家都很團結。
2. 初中生:老師是學校的節麾,帶領我們取得了很多榮譽。
3. 高中生:政府是國家的節麾,保障我們的安全和利益。
4. 大學生:企業的領導者是公司的節麾,決策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