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職
基本解釋
(1).謂治、教、禮、政、刑、事六種職事。《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職,辨邦治:一曰治職,以平邦國,以均萬民,以節財用。二曰教職,以安邦國,以寧萬民,以懷賓客。三曰禮職,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職,以服邦國,以正萬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職,以詰邦國,以糾萬民,以除盜賊。六曰事職,以富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
(2).謂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功六種職別。《周禮·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3).謂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六種官職。《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鄭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稅者,此亦 殷 時制也, 周 則皆屬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貨,丱人也。”
成語(Idiom):六職(liù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個職業或身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職是指六個不同的職業或身份。這六個職業或身份可以是不同的人擔任,也可以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或場合中扮演。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擔任多個職務或身份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或才華多方面的展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承擔多個職務,或者一個人在生活中具備多種身份,例如一個人既是一名教師,又是一名作家,還是一名演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要官員,他一生擔任過多個職務,具備多種才能。因此,人們用“六職”來形容李斯的多才多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名醫生、一名作家和一名畫家,真是一個六職的人才。
2. 她不僅是一名演員,還是一名導演和編劇,真是六職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職”與“多才多藝”這個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擁有多種才能和職務,成為一個六職之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職業或身份相關的成語,例如“三緘其口”、“一技之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長大后想成為一個六職的人,既當醫生又當老師。
2. 初中生(14歲):我的爸爸一直都是一個六職的人,他既是一名工程師,又是一名業余攝影師和音樂家。
3. 高中生(17歲):在我看來,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六職的人,具備多種才能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