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斷
成語(Idiom):抑斷
發音(Pronunciation):yì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抑制、制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抑斷是由動詞“抑”和動詞“斷”組成的成語。抑有控制、壓制的意思,斷表示中斷、制止。抑斷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控制和制止,使某種情況或行為停止或減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抑斷常常用來形容控制或制止一種不良的行為或情況,使其不再繼續發展。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教育、管理、社會治理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抑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襄公為了防止自己的臣子越獄,下令在監獄的門上刻下“抑斷”兩個字,意味著要抑制和制止犯罪行為。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成為人們表達控制和制止的意思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我們必須抑斷犯罪行為的發生。
2. 這位領導通過抑斷不良行為,使整個團隊更加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抑斷的發音和“一斷”相似,可以想象在一段時間內,某種行為或情況被控制和制止,就像被切斷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抑斷相關的成語,如“抑強扶弱”、“抑制不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抑斷不良習慣,做一個好孩子。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抑斷,維護社會的安寧。
3. 高中生:大學生們要學會自我抑斷,不沉迷于網絡游戲。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抑斷不良思想的傳播,推動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