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下
基本解釋
(1).神名。 明 陸粲 《庚巳編·說妖》:“ 吳 俗所奉妖神,號曰 五圣 ……祭則雜以 觀音 、城隍、土地之神,別祭馬下,謂是其從官。” 清 翟灝 《通俗編·神鬼》:“《庚巳編》:‘ 吳 俗雜祀城隍土地諸神,別祀馬下,謂其神之從官也?!R下,猶古所謂堂下?!?br>(2).指去官賦閑。 梁斌 《播火記》十五:“ 李霜泗 說:‘ 張福奎 !前些年,他在馬下的時候,我們還有朋友交往?!?從維熙 《遠去的白帆》四:“那目光似乎在說:‘你不也在馬下嗎?怎么還有閑心管別人的事?’”
成語(Idiom):馬下
發音(Pronunciation):mǎ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馬背上,表示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下”意為坐在馬背上,高高在上,俯視周圍的景物。引申為處于高位,居高臨下,形容人的地位或身份高貴、傲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傲慢態度或居高臨下的姿態,也可以用來形容高位、高貴的地位或身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下”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中,故事講述了馬援在平定西域叛亂后,被封為公爵,成為朝廷的高官。在受封的儀式上,馬援騎著馬,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眾人,因此形成了“馬下”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為“馬”,謂語為“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總是擺出一副馬下的姿態,讓人很難接近。
2. 這位總統坐在豪華轎車的后座上,真是馬下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馬背上的人”,表示高高在上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地位、身份相關的成語,如“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站在講臺上,就像馬下的人一樣,看得很高。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擺出一副馬下的姿態,讓人覺得他很傲慢。
3. 高中生:在演講比賽中,他站在講臺上,馬下之人的姿態讓他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4. 大學生:在領導面前,我們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不要表現得像馬下之人一樣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