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賣
基本解釋
估價出售。《周禮·天官·大府》“幣餘之賦” 漢 鄭玄 注:“幣餘,占賣國之斥幣。”《后漢書·桓帝紀》:“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
成語(Idiom):占賣(zhàn mài)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 m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占取他人的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占賣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占賣者,盜也。”意思是指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財物,類似于盜竊行為。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指責和批評那些以欺騙或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占賣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描述那些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人或行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對不道德行為的批評,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中對壞人的描寫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的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則關于盜竊行為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財物,否則會受到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占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占”是動詞,意思是占據、霸占;“賣”是名詞,意思是財物、財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欺騙的手段占賣了別人的房子。
2. 這家公司通過虛假宣傳占賣了很多顧客的錢財。
3. 不要用不正當手段占賣他人的勞動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來記憶它的含義和用法。想象一個盜賊用不正當手段占取別人的財物,然后被發現并受到懲罰的情景,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展對占賣的理解,如“占為己有”、“竊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經常占賣別人的文具。
初中生:那個學生用欺騙的手段占賣了同學的手機。
高中生:這個公司通過虛假宣傳占賣了很多消費者的錢財。
大學生:政府要加強對占賣行為的打擊力度,保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