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shēn shì fǎ ㄧˇ ㄕㄣ ㄕㄧˋ ㄈㄚˇ以身試法(以身試法)
◎ 以身試法 yǐshēn-shìfǎ
[defy the law] 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
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漢書·王尊傳》
詞語解釋
yǐ shēn shì fǎ ㄧˇ ㄕㄣ ㄕㄧˋ ㄈㄚˇ以身試法(以身試法)
謂明知法律禁止,仍然親自去做犯法的事,以圖僥幸。《漢書·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后漢書·馮勤傳》:“ 崇山 、 幽都 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欲以身試法邪?”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身試法
成語(Idiom):以身試法
發音(Pronunciation):yǐ shēn shì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自己的身體去實際檢驗法律的威嚴和公正,也指以自己的行動來驗證自己的言論或理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身試法是一個由“以身”和“試法”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以身”意為用自己的身體,表示以自己作為實踐的對象;“試法”意為對法律進行實際的檢驗。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用自己的行動來實際檢驗法律的威嚴和公正,也可以用來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驗證自己的言論或理論的正確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敢于承擔風險,勇于接受法律的檢驗,或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它可以用于討論法律方面的話題,也可以用于討論個人行為和言論的驗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有一種叫做“身試”的刑罰,即將犯罪嫌疑人置于危險的環境中,通過觀察他們的反應來判斷他們是否有罪。以身試法這個成語正是由這個古代的刑罰演變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敢于接受法律的檢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身試法的成語結構比較簡單,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身試法,故意犯罪,最終被法律嚴懲。
2. 這位科學家以身試法,親自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最終證明了自己的理論的正確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以身試法”這個成語與實驗和法律相關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勇敢地走進法庭,并自愿接受法律的檢驗,用自己的身體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或理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法律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法律制度和相關法律條文。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實驗和驗證相關的成語,如“親身經歷”、“親自實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以身試法,親自嘗試了一次做家務,發現原來很辛苦。
2. 初中生:他以身試法,敢于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3. 高中生:他以身試法,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揭露了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