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徵
基本解釋
開始征收(賦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況目下十年錢糧就在開徵……切恐窮民難支,紛紛思逃。”《清會典事例·房部十三·催科期限》:“徵收地丁銀,仍照舊例:二月開徵,五月停忙,八月接徵,十一月全完。”
成語(Idiom):開徵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始征收稅款或征召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徵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開”和“徵”兩個字組成。開指開始,徵指征收。開徵表示開始征收稅款或征召人員。它常用于形容國家或政府開始收取稅款或征召人員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徵常用于描述國家或政府開始征收稅款或征召人員的情況。例如,當政府宣布開始征收新的稅款時,可以使用開徵來描述這個行為。另外,當國家需要征召人員參軍或從事其他公共服務時,也可以使用開徵來描述這個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徵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征稅和征兵制度。在古代,國家需要收取稅款來維持政府運作和軍隊建設,并且需要征召人員來參軍保衛國家。因此,當政府宣布開始征收稅款或征召人員時,人們就使用開徵這個成語來描述這個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開徵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決定開徵新的稅款,以增加財政收入。
2. 軍隊將會開徵新兵,以加強國家的防御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徵這個成語與“開始征收”或“開始征召”這兩個動作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稅收制度或征兵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了解更多關于稅收和征兵的信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政府開徵新的稅款,用來建設學校和醫院。
2. 初中生(14歲):政府決定開徵新兵,以增加國家的軍事實力。
3. 高中生(17歲):政府宣布開徵新的稅款,以改善社會福利和服務。
4. 大學生(20歲):政府開始開徵新的稅款,以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