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鋒
基本解釋
中鋒。指用毛筆寫字、作畫時,將筆的主鋒保持在筆畫正中,與“偏鋒”相對。 宋 姜夔 《續(xù)書譜》:“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 晉 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向外,至 顏 柳 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之氣。”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寫正鋒字,吟中 唐 詩,窮年矻矻,一卷是披。”
成語(Idiom):正鋒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èng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進攻時,正面的鋒芒。也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戰(zhàn)斗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鋒一詞來源于軍事術(shù)語,原指軍隊進攻時的正面鋒芒,也即指軍隊最前面的部隊。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戰(zhàn)斗力。它強調(diào)了人或事物的正面力量和沖擊力,象征著積極向上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鋒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勇敢、激烈和戰(zhàn)斗力強,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強大力量和沖擊力。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支軍隊在戰(zhàn)斗中的頑強和勇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競爭中的拼搏精神和進取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鋒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記載了周朝時期魯國君主季孫行父的事跡。當時,魯國正面遭到來犯的齊國軍隊的進攻,季孫行父親自率領(lǐng)軍隊迎擊,并且沖在最前面,展現(xiàn)了強大的攻擊力和戰(zhàn)斗力。后來,正鋒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具有強大攻擊力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支隊伍以正鋒之勢沖殺敵陣。
2. 他的演講充滿了正鋒的力量,讓人感到無比激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鋒”這個成語與勇猛的軍隊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支強大的軍隊正面沖鋒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軍事、勇猛、戰(zhàn)斗力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銳不可當”、“勇冠三軍”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足球比賽中展現(xiàn)出了正鋒的力量,幫助我們的隊伍取得了勝利。
2. 初中生: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正鋒十足的女戰(zhàn)士,她勇敢地面對了所有的挑戰(zhàn)。
3. 高中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了正鋒的實力,成功地擊敗了所有的對手。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組的正鋒是他,他一直帶領(lǐng)我們向前沖,取得了不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