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隔
基本解釋
猶隔并。謂水旱失調。《后漢書·陳蕃傳》:“且聚而不御,必生憂悲之感,以致并隔水旱之困。”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隸拾遺》“三公山碑”:“并隔,猶隔并也…… 漢 人多有隔并之語。《劉瑜傳》云:‘天地之性,陰陽正紀,隔絶其道,則水旱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義最明。蓋水旱不節,皆謂之隔并。”
成語(Idiom):并隔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物體相互間隔、不接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隔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并”表示相互,互相,而“隔”表示分隔、分開。并隔表示物體之間相互分隔、不接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隔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物體之間的距離、位置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疏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并隔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當時,魯國的哀公問孔子:“臣聞君子不相為也,其何故乎?”孔子回答說:“君子之道,世界共有,而各自保持獨立,相互之間應該有所隔閡,不互相侵犯。”這段對話使得“并隔”成為描述君子之間保持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并隔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并”為動詞,表示相互;“隔”為動詞賓語,表示分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山峰之間并隔著一條深不見底的峽谷。
2. 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很疏遠,彼此之間并隔著一道無形的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并隔”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含義。例如,可以將“并”聯想為兩個人相互靠近的動作,而“隔”聯想為兩個人之間有一道墻隔開。通過這種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并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并隔”相關的成語,如“隔靴搔癢”、“隔岸觀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朋友之間有一道高高的墻,我們之間并隔著。
2. 初中生:他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感覺彼此之間并隔著。
3. 高中生: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彼此之間并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