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圉
基本解釋
亦作“ 馬圄 ”。1.養馬的人。《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 行游,馬失,食農夫之稼,野人怒取馬而繫之。 子貢 往説之,卑辭而不能得也……乃使馬圉往説之?!?高誘 注:“圉,養馬者?!?漢 王充 《論衡·逢遇》:“馬圄之説無方,而野人説之; 子貢 之説有義,野人不聽?!薄?a href="/r_ci_960b529f6102b0f51ad25cb57982e014/" target="_blank">水滸傳》第九八回:“卻有本部內一箇軍卒,他原是 田虎 手下的馬圉?!?br>(2).即馬廄。《楚辭·劉向<九嘆·思古>》:“ 烏獲 戚而驂乘兮, 燕公 操於馬圉?!?王逸 注:“養馬曰圉。言與多力 烏獲 同車驂乘,令仁賢 邵公 執役養馬,失其宜也?!薄抖U真逸史》第二三回:“寨左右二邊,一帶長廊、廠屋、馬圉、倉廒?!?/p>
成語(Idiom):馬圉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馬圉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聲音高亢、嘹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圉一詞來源于古代戰場上戰馬的嘶鳴聲。戰馬在戰斗中,由于激烈的戰爭氛圍和緊張的局勢,會發出高亢而嘹亮的聲音,這種聲音往往代表著士兵們的斗志昂揚和激情四溢。因此,馬圉一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聲音高亢、嘹亮,寓意著充滿激情和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圉一詞常用于形容歌聲、演講或樂器等音樂表演的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嗓音高亢、激昂的情緒表達。此外,馬圉還可以用來形容自然界中一些聲音高亢、嘹亮的現象,如風聲、雷聲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圉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與劉邦對峙的戰場上,親自駕馭戰馬,高呼著鼓舞士氣的口號,戰馬也隨之發出高亢而嘹亮的嘶鳴聲。這種場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后來形成了“馬圉”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圉”的結構為“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歌聲如同馬圉般嘹亮,讓人聽了心情愉悅。
2. 演講者的聲音高亢而嘹亮,激發了觀眾的熱情和興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馬圉”??梢韵胂笠黄瘃R在戰場上嘶鳴的聲音,高亢而嘹亮,代表著士兵們的斗志昂揚。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馬圉”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馬上”、“馬不停蹄”等,來擴大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唱歌的聲音真馬圉,我們都被吸引住了。
2. 初中生:他的演講聲音高亢而嘹亮,像一匹馬圉在戰場上嘶鳴。
3. 高中生:那位歌手的嗓音馬圉激昂,唱出了青春的力量。
4. 大學生:音樂會上,樂團演奏的聲音馬圉四溢,震撼了全場觀眾。
5. 成人:風暴來臨時,風聲如馬圉,讓人心生敬畏和戒備。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馬圉”。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