蚸蠖
成語(Idiom):蚸蠖
發音(Pronunciation):dàn 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行為低劣、卑鄙無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蚸蠖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形容人的行為卑鄙、無恥,沒有道德底線。其中,“蚸”指蜈蚣,具有毒性,而“蠖”指蠶蛾的幼蟲,形態低劣。蚸蠖這個成語通過將兩者合并,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品質低下、行為卑劣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蚸蠖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的語境中,用來形容那些道德敗壞、行為卑劣的人。可以在社交場合、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蚸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率軍攻打項羽的時候,項羽的母親曾向劉邦求情,希望劉邦能饒過項羽的性命。劉邦答應了她的請求,但是項羽在戰敗后卻自殺了。劉邦聽說后非常氣憤,認為項羽沒有信守承諾,是一個卑鄙無恥的人。于是,劉邦就用“蚸蠖”來形容項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蚸蠖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蚸”是名詞,“蠖”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了那么多卑鄙無恥的事情,真是個蚸蠖之輩。
2. 這個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正派,但實際上卻是個蚸蠖的小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蚸蠖”與蜈蚣和蠶蛾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蚈指蜈蚣,蠖指蠶蛾的幼蟲,兩者形態低劣,而蚸蠖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行為卑鄙無恥,沒有道德底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道德底線相關的成語來擴大詞匯量,如“卑劣無恥”、“惡貫滿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弱小的同學,真是個蚸蠖。
2. 初中生:那個作弊的同學太蚸蠖了,連考試都不講誠信。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完全是個蚸蠖之徒。
4. 大學生:那個貪污受賄的官員真是蚸蠖不堪,敗壞了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