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ōng tú xī mǒ ㄉㄨㄙ ㄊㄨˊ ㄒㄧ ㄇㄛˇ東涂西抹(東塗西抹)
(1).謂婦女用脂粉打扮。 宋 陸游 《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涂西抹不成粧。”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東坡山谷詩可謂畫本》:“正如市倡東涂西抹,忽見 謝 家夫人蕭散,自有林下風采,亦復可喜。”
(2). 唐 薛逢 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馬赴朝。值新科進士列隊而出,前導責 逢 回避, 逢 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本以婦女裝飾為喻,謂自己少年時亦曾憑文章取進士。后用為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涂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三生賤士,一介窮儒。左枝右梧,未免兒啼女哭;東涂西抹,不救命蹇時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七回:“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東涂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亦作“ 東抹西涂 ”。 清 龔自珍 《金縷曲·沉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祇東抹西涂還肯。兩載云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3).胡寫亂涂;輕率下筆。《說岳全傳》第七十回:“本寺近日來了一個瘋僧,最喜歡東涂西抹,想必是他寫的。”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郭頻伽論詩兩則》:“ 宋 ‘四靈’之論五律曰:‘一篇幸止四十字,再加一字,吾未如之何矣!’ 金源 黨竹豀 之論七律曰:‘五十六字皆如圣賢,中有一字不經鑪錘,便若一屠沽子厠其間也。’語皆名雋,可為東涂西抹者下一針砭。”
(4).比喻不從根本著手。 梁啟超 《新民論》第二節(jié):“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東涂西抹
成語(Idiom):東涂西抹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tú xī m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隨意亂涂亂抹,沒有一定的規(guī)矩和條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行為或言辭不拘小節(jié),沒有章法和紀律,沒有條理和規(guī)矩。形容做事敷衍了事,不認真負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的人,或者形容文字潦草,毫無章法的寫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他的書法非常潦草,字跡模糊不清。有一天,他寫了一份重要文件,結果被人發(fā)現(xiàn)上面東涂西抹,根本無法辨認。因此,人們用“東涂西抹”來形容隨意亂涂亂抹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東”、“涂”、“西”、“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寫字水平太差了,每次寫東涂西抹的。
2. 這篇文章寫得太東涂西抹了,根本看不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涂西抹”與隨意亂涂亂抹的畫面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書寫、繪畫相關的成語,如“草書”、“亂七八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畫畫的時候總是東涂西抹,一點也不認真。
2. 小學生:我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東涂西抹,但我會盡量改正。
3. 初中生:老師批改我的作文時,總是指出我東涂西抹的問題,我要努力改進。
4. 高中生:寫字要認真,不能東涂西抹,這樣別人才能看得懂。
5. 大學生:做研究要認真,不能東涂西抹,否則會影響研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