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嬰
成語(Idiom):棄嬰
發音(Pronunciation):qì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棄嬰指被父母或其他人拋棄的嬰兒,比喻被遺棄或不被重視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棄嬰一詞源自古代社會對待女性的偏見和嚴重的男尊女卑觀念。在古代,男孩被認為是家族的延續和繼承者,而女孩則被認為是無用的負擔,因此很多女嬰被拋棄或殺害。這個成語以嬰兒為象征,用來形容被拋棄、被遺忘或不受重視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被拋棄或被忽視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被社會、組織或個人遺棄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被人拋棄的計劃、項目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棄嬰”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昭公十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昭公對待兒子的不公平待遇。昭公寵愛妾室所生的兒子,而對正妻所生的兒子卻冷落不顧。正妻生下的兒子被棄置于草叢中,后被一位賢良的人救起。這個故事象征著被拋棄的嬰兒,也引申為被拋棄或被忽視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棄”(abandon)和“嬰”(infant)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因為資金問題被公司棄嬰了。
2. 他感到自己就像個棄嬰,沒有人關心他的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被拋棄的嬰兒,孤零零地躺在草地上,無人問津。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對待女性的觀念和女性地位的演變,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小明的小貓被他的爸爸棄嬰了,他很傷心。
2. 初中生(14歲):這個被棄嬰的孩子后來長大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3. 高中生(17歲):她覺得自己在家里就像個棄嬰,沒有人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