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檢
基本解釋
(1).沒有法度標準。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王制政令,誠宜齊一。夫衡量小器,猶不可使往往而有異,況人士之格,而可參差而無檢乎?”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將車載鹽,所由先皆無檢?!?br>(2).不檢點。謂行為不拘禮法,沒有約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余愿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晉書·高光傳》:“子 韜 ,字 子遠 ,放佚無檢?!薄?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李安遠傳》:“ 安遠 少無檢,與博徒游,至破產。”《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山陰人》:“ 許 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夸眩,意甚悅之?!?/p>
成語(Idiom):無檢
發音(Pronunciation):wú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檢查、沒有監督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無意為沒有、沒有的意思,檢意為檢查、監督。無檢的基本含義是指沒有進行檢查或監督的情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行為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查或監管,可能存在隱患或風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檢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某些機構、組織或個人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法規或制度,導致問題的發生或惡劣的后果。它也可以用來諷刺某些人沒有道德約束或自律,隨意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檢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在執行公務時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和監督。然而,有些官員為了謀取私利或逃避責任,故意回避檢查或監督,導致問題的發生。因此,人們用“無檢”來形容這種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檢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無”和名詞“檢”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產品質量無檢,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2. 他的管理方式無檢,導致公司的運營出現了很多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無檢”這個成語與“沒有監督”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沒有監督的場景,例如一群孩子在沒有成人監管的情況下玩耍,可能會發生危險。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無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監督、檢查相關的成語,例如“有目共睹”、“目無法紀”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無檢的含義,并擴展你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今天沒來上課,我們班變得無檢了。
2. 初中生:某些同學的作業寫得很草率,顯然是無檢的表現。
3. 高中生: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無檢產品。
4. 大學生:有些公司為了追求利潤,不顧質量安全,生產出了很多無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