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本本主義
基本解釋
毛澤東1930年5月為反對紅軍中的教條主義而寫。原名《調查工作》。編入《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從認識論高度第一次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的論斷。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線”的概念。強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成語(Idiom):反對本本主義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duì běn běn zhǔ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反對迂腐教條主義,主張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態度和方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對本本主義是指反對迂腐教條主義,強調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態度和方法。本本主義指固守教條,不思進取,只重視書本知識而忽視實際經驗的思維方式。這個成語強調了實踐和創新的重要性,鼓勵人們不斷探索和嘗試,摒棄教條主義的束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對本本主義常用于批評那些缺乏實踐經驗、只重視書本知識的人,鼓勵他們勇于創新,實事求是。此外,也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團體或組織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反對本本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的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種極端迂腐教條主義的思潮,許多人只重視書本知識,而對實際問題缺乏實踐經驗。這個成語的出現是為了批判這種教條主義思維,倡導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對本本主義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反對”和名詞短語“本本主義”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著反對本本主義的態度,勇于創新。
2. 這個團隊的工作風格很好,他們堅決反對本本主義,注重實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反對本本主義”與實踐和創新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站在書本堆上面,用手中的創新工具反對這堆書本,表示摒棄教條主義,勇于實踐和創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反對本本主義相關的成語,如“實事求是”、“創新”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書籍,了解實踐和創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摒棄教條主義思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老師應該反對本本主義,多給我們一些實踐的機會。
2. 初中生:科學家們一直在反對本本主義,他們通過實驗不斷探索未知領域。
3. 高中生:學習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要反對本本主義。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反對本本主義的束縛,勇于創新。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反對本本主義”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