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打
基本解釋
謂自招挨打。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三折:“你這小賤人還不趕他出去,要討打哩。” 明 凌濛初 《北紅拂》第三出:“[凈:]俺家三郎拳頭重,略有些不是,一拳便打個倒栽蔥。而今換了這個官人,不知拳頭輕重如何。請先打一拳試試看。[丑:]怎的討打?”《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想他那討打的原故,不過為著書房的功課起見。”
成語(Idiom):討打(tǎo dǎ)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d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無禮、無理取鬧,以至惹人生氣,最終被人揍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打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非常無禮、無理取鬧,以至于引起別人的生氣,最終導致自己被人揍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因為自己的無禮行為而自食其果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打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非常不得體,讓人感到非常生氣和憤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的行為非常讓人討厭,甚至惹惱了他人,最后導致自己受到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叫做討打的人,他的行為舉止非常無禮,總是無緣無故地去惹惱別人。最終,他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受到了別人的揍打,從而得到了這個成語的命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討打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討”和“打”。其中,“討”表示引起、招致,“打”表示揍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惹人生氣,最后總是討打。
2. 這個人的行為太過分了,簡直是在討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討打”這個成語與一個人的無禮行為和被揍打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以便更好地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觀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來進一步了解討打這個成語的用法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老是調皮搗蛋,最后被老師討打了。
2. 初中生:這個同學說話總是沖動,別人再怎么忍耐也會討打他的。
3. 高中生:他的嘴巴太不饒人了,終于被同學們一起討打了。
4. 大學生:他總是無緣無故地挑釁別人,最后終于討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