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基本解釋
◎ 本草綱目 Běncǎo Gāngmù
[Pen-ts’ao Kan-mu;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中國藥物學名著,明朝李時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約190萬字,收藥物1892種,其中374種是李時珍增補,同時搜集古代醫家和民間流傳方劑一萬多種,附藥物圖1100多幅。于1606年傳入日本,并譯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國文字,受到世界藥物學、植物學者重視
英文翻譯
1.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詳細解釋
本草學、博物學巨著。明代李時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藥一千零九十四種,其余為礦物和其他藥。書中附有藥物圖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劑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譯成多種外文,流傳海外。
成語(Idiom):本草綱目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cǎo gāng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本草綱目》一書中所記載的廣泛的草藥和草藥的分類,也用來形容詳細記載事物的全面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草綱目是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中所著的一本藥物學巨著,全書共分為16卷,收錄了1892種草藥和1107種藥方。本草綱目以其詳盡的記載和全面的分類,成為中國古代藥物學的重要參考書,也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實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對某一事物或領域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記載,也可用于形容書籍、文獻等的詳細資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草綱目這個成語的起源就是源自于李時中的同名著作《本草綱目》。李時中是中國明代的一位著名藥學家,他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編撰了這本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出版對中國古代藥物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使得本草綱目成為了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草綱目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本草”表示草藥和藥物學,而“綱目”則表示詳細的記載和分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對該領域的本草綱目,非常值得一讀。
2. 他的研究報告是對這個問題的本草綱目,內容非常詳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本草綱目”與李時中的名字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通過想象一本厚厚的草藥書籍來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本草綱目》這本藥物學巨著,可以閱讀李時中原著或者查閱相關的研究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本草綱目》,里面有很多關于草藥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本草綱目》,希望我們能對草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高中生:在寫論文的時候,我查閱了很多《本草綱目》的內容,幫助我做到了全面細致的分析。
4. 大學生:我正在研究中藥的配方,對《本草綱目》進行了深入研讀,希望能為中藥的研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