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只履格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lǚ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走直線,不轉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只履格是一個用來形容人行為的成語。它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個人只走直線,不愿意轉彎,表示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肯妥協或改變主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只履格常用于形容固執己見、不肯讓步的人。可以用來描述在爭論、談判或合作中,某人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妥協或改變立場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只履格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通過這個成語來表達自己對于人性的觀察和思考。故事中,莊子以一個想象的情景來形容只履格的人,他說:“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我惡乎知其所以然?夫我有用之用,而人亦有用之用。我與人皆有用之用,而問其所以然,各出一辭。既各出一辭,又皆是非,而世乎不得已,吾以是觀之,其所以然者,莫若以是。夫我與人皆有用之用,而人又有用之用,以是相與,各以所是者相去。吾意謂人皆有用之用,而人又有無用之用也。吾豈以是誣人?我惡乎知人之所以然?豈以所以然,莫若以是。吾與人皆有用之用,而人又有無用之用,以是相與,各以所是者相去。是故世之所以為世,其無用也,而我有用之用也。世之所以為不世,其有用也,而我無用之用也。故世有用之用,我有無用之用也。夫我與人皆有用之用,而人又有無用之用,以是相與,各以所是者相去。是故世之所以為世,其相與也,不亦近乎!且有用之用,我亦盡知之矣;無用之用,亦何知?我惡乎知其真之有真,偽之有偽也?”莊子通過這個故事來表達他對于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思考,讓人們反思自己的固執和偏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只履格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只”表示只有、僅有的意思,“履”表示行走的意思,“格”表示直線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只履格的人,從不肯妥協。
2. 在談判中,他始終只履格,沒有給對方任何讓步的空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只履格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一條筆直的道路上行走,始終保持直線行進,不愿意轉彎。將這個形象與只履格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只履格這個成語可以引發更深入的思考,讓人們反思自己的固執和偏見。可以通過閱讀莊子的其他著作來深入了解他的哲學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只履格的人,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都堅持自己的觀點。
2. 初中生: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但他始終只履格,不愿意接受其他的意見。
3. 高中生:在學術討論中,只履格的人往往難以取得共識,因為他們不愿意妥協或改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