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踵
成語(Idiom):還踵
發音(Pronunciation):hái zh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或言辭與所說的相反,自相矛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還踵”由兩個詞組成,其中,“還”表示“回來”、“歸還”,“踵”表示“腳后跟”。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行動或言辭與其所說的相反,自相矛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用來形容某人說話不算數,做事不靠譜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還踵”源于《史記·韓長孺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韓長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在做官的時候,常常用言辭欺騙人。有一次,他對人說:“我要去東方,你們可以去找我。”但是,他卻在當天的晚上回到了家。當人們找到他時,他解釋說:“我是回來的,我腳后跟還在原地呢。”從此,人們就用“還踵”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還踵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還”和名詞“踵”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要幫助我,可是從來沒有兌現過,真是還踵。
2. 他口口聲聲說自己很善良,可是他的行動卻完全相反,真是還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還踵”與一個人的腳后跟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的腳后跟在原地,表示他的行動與言辭一致,不會還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還踵”相關的成語,如“言行不一”、“信口雌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他說要給我買禮物,結果卻沒有買,真是還踵。
- 初中生:他嘴上說著要保護環境,但是他每天開著大排量的車,真是還踵。
- 高中生:政客們常常在選舉時承諾改變,但是當選后卻很少兌現,真是還踵。
- 大學生:他在演講中說要改革教育體制,但是卻沒有采取實際行動,真是還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