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獗
成語(Idiom):倡獗
發音(Pronunciation):chàng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放肆、狂妄、放縱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倡獗是由倡(指引)和獗(狂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倡獗形容一個人行為放縱、言談放肆,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倡獗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談不受拘束,過于放肆。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公共場合失去節制,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言語上過于激烈或傲慢自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倡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中。故事說,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治軍嚴謹,要求士兵嚴守紀律。有一次,馬援的士兵在行軍途中,看到一只野兔,他們追逐野兔而迷失了方向,最終無法找到馬援。馬援非常生氣,責備士兵們的放縱行為,從而形成了“倡獗”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倡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的言談舉止十分倡獗,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2. 這個人的行為太倡獗了,沒有任何節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街上大聲喧嘩、毫無顧忌地放肆行為,形象地展現了倡獗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為的成語,如“放肆”、“放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大聲喧嘩,行為真是倡獗。
2. 初中生:他在球場上對裁判的指責太過分了,真是倡獗。
3. 高中生:他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太放肆了,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真是倡獗。
4. 大學生:他在會議上的言談舉止非常倡獗,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