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顇
基本解釋
亦作“ 叢悴 ”。眾多雜亂的樣子。 漢 張衡 《思玄賦》:“偃蹇夭嬌娩以連卷兮,雜沓叢顇颯以方驤。”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袁昂<古今書評>》:“ 阮研 書如貴胄失品次,叢悴不復排突英賢。” 清 陳夢雷 《抒哀賦》:“貞衺糺糅以任剝復兮,叢顇焱忽其不可思匪。”
成語(Idiom):叢顇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cú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聚集在一起,密集而雜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叢顇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密集而雜亂地聚集在一起的情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群、物品或者思想等聚集在一起的景象,表示一種雜亂無序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叢顇常常用于描述人群擁擠、物品堆積或者思想混亂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叢顇來形容交通擁堵的情況、書桌上雜亂的書籍或者會議上眾多的意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篇文章《叢顇列傳》,其中描述了古代政治家叢顇的故事。叢顇是漢朝時期的一個重要官員,他在政務上非常勤奮,但由于他的思想和行動非常雜亂,因此他的名字就成了形容事物雜亂無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叢顇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山人海,叢顇不堪。
2. 書房里的書籍叢顇不堪,找一本書都要費很大的勁。
3. 會議上各種意見叢顇,很難達成共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從”字和“摧”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叢顇的景象,同時這個人摧毀了整個場景,使其變得更加雜亂無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叢顇相關的成語,如“叢林”、“叢生”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教室里的書包叢顇在一起,找到自己的書包變得很困難。
2. 初中生(13-15歲):公交車上的乘客叢顇在一起,很難擠到前面去。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的學習資料叢顇在一起,需要整理整齊才能更好地復習。
4. 大學生(19-22歲):圖書館里的書籍叢顇在一起,需要耐心搜索才能找到需要的書籍。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會議上各種意見叢顇,需要耐心聽取并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