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囚
基本解釋
(1).獲罪于天的囚犯。《漢書·王莽傳下》:“ 莽 召問羣臣擒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2).比喻受拘囿、束縛。 唐 盧仝 《常州孟諫議座上聞韓員外職方貶國子博士有感》詩之五:“功名生地獄,禮教死天囚。” 傅尃 《感秋八首用夜飲聯句韻寄亞子梨里》詩之五:“自有情懷誰遣得,悔將身世作天囚。”
(3). 春秋 時王室衰微, 公羊 家以 周 王為天囚,后用以貶稱帝王。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序》“以無為有” 唐 徐彥 疏:“解云:《公羊經傳》本無以 周 王為天囚之義,而 公羊 説及 莊 顏 之徒以 周 王為天囚,故曰以無為有也。” 唐 元結 《閔荒詩》:“天囚正兇忍,為我萬姓讎。”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成語(Idiom):天囚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q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天囚指被囚禁在天上,無法自由行動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囚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被困在某種環境或境況中無法自由行動。它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因為某種原因無法自由發展和實現自己的潛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囚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詩歌和口頭表達中,用以形容人們在某種束縛或限制下無法自由發展和實現自己的愿望。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有才華但受到家庭壓力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一書中。在故事中,有個名叫楊子榮的人被困在天上,無法下凡。這個故事寓意著一個人受到種種限制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囚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天”和“囚”。其中,“天”表示天空,指人無法逃離的高處;“囚”表示被囚禁,指人被困住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被埋沒在家庭的束縛中,真是個天囚之才。
2. 這位藝術家因為政治原因被困在家中,成為了一位天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囚”這個成語與被困在高處無法自由行動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被困在天空中,無法下凡,就可以聯想到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這本書,了解其中的其他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被爸爸限制不能去玩,感覺像個天囚。
2. 初中生:她的藝術天賦被學校的規定束縛住了,成了一個天囚之才。
3. 高中生:他因為家庭的經濟困難無法上大學,成了一個天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