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行
成語(Idiom):體行(tǐ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tǐ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舉止端正合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體行是由“體”和“行”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體”表示品德、道德,指一個人的品行舉止;“行”表示行為、作為,指一個人的行動表現。體行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端正合適,符合社會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體行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舉止得體,符合社會公德的行為。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品德,也可以用來要求他人要端正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韓安國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時期,韓安國是一個有德行的官員,他的品行舉止備受贊譽。有一次,韓安國到達一座城市,城門守衛認出了他,立即迎接他入城。韓安國問守衛:“你是如何認出我的?”守衛回答:“我聽說你的體行很好,所以一眼就認出了您。”從此以后,“體行”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品德高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體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體”和“行”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體行端正,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我們應該要求自己的體行符合社會道德規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體行”記憶為“體面的行為”,表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體面端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體行相關的成語,如“言行一致”、“行為端正”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時刻保持良好的體行,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2. 初中生:體行是一個人品德的體現,我們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品行舉止。
3. 高中生:大家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體行,不僅要在學校表現好,也要在社交場合保持良好的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