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殘羹冷炙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gēng lě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剩下的冷菜和熱菜,形容殘羹剩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吃剩下的菜肴和冷飯,比喻事物不值得珍惜或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的價值低下,或者形容某人對待他人的態度冷漠、不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國有位名叫鄭國的人,他在宴會上,總是只吃剩下的菜肴和冷飯,而不動新鮮的食物。后來,鄭國被人問起原因,他回答說:“吃剩下的菜肴和冷飯,可以節約食物,也可以顯示我對君主的忠誠。”因此,后人用“殘羹冷炙”來形容不值得珍惜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努力就像是給狗吃殘羹冷炙,根本沒有回報。
2. 這個計劃被他們當作了殘羹冷炙,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殘羹冷炙”與剩菜剩飯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棄之如敝屣”、“不值一提”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待學校的規則就像是殘羹冷炙,從不認真遵守。
2. 初中生:這本書被他當作了殘羹冷炙,只是隨便翻了幾頁就放下了。
3. 高中生:他對待這個機會就像是殘羹冷炙,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