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解
成語(Idiom):得解(dé jiě)
發音(Pronunciation):dé j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得到解釋或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得解是由“得”和“解”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得”表示獲得、得到的意思,“解”表示解釋、理解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獲得解釋或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對某個問題或事情有所理解或得到解釋之后的心情或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得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到:“得解是非而非是,是以立。”這句話意思是:得到了事物的本質和真相,才能正確辨別是非,才能有所立足。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成語“得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得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老師的耐心講解,我終于對這個難題得解了。
2. 小明終于得解了父母為什么要堅持讓他學習音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得解”拆分為“得”和“解”,并與其基本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得到一個問題的解釋或理解時,內心感到很滿足和解脫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理解、解釋相關的成語,如“明白”、“領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經過老師詳細的講解,我終于對這個問題得解了。
2. 初中生:經過多次思考,我終于得解了這個數學題的解法。
3. 高中生:通過閱讀相關的資料,我得解了這個歷史事件的背后含義。
4. 大學生:經過深入研究,我終于得解了這個復雜的科學理論。
以上是關于成語“得解”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