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簡
成語(Idiom):遺簡
發音(Pronunciation):yí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來的文字或事物簡練而有力,有深遠的意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簡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遺”指留下、保留,“簡”指簡練、簡潔。這個成語形容留下的文字或事物簡短而有力,能夠傳達深刻的意義。它不僅強調了簡潔的表達方式,還突出了留下的事物或文字的深遠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簡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或者言辭等方面。它可以用來贊美那些簡單而有力的文字、詩句或者藝術作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言辭簡潔而富有深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年》中,原文是“遺簡之書”。這個故事是關于齊國的國君襄公在位時,國內發生了一次大旱災,百姓們都非常困苦。襄公下令向國內大臣征集治水的建議,結果只有一位大臣名叫孟獻子寫了一篇簡短而有力的治水方案。襄公看到這篇方案后非常滿意,稱之為“遺簡之書”。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遺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遺簡,一語中的,讓人深思。
2. 這篇文章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字,但是遺簡而有力,引人入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遺書”相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遺簡之書是襄公征集治水方案時唯一一篇簡短而有力的文章,因此可以想象這個成語是形容留下的文字或事物簡練而有力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遺簡”相關的成語,如“遺臭萬年”、“遺珠棄璧”等。這些成語都與留下的事物或文字有關,可以加深對“遺簡”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畫雖然只有幾筆,但是遺簡而有力,很有藝術感。
2. 初中生(14歲):這篇文章雖然字數不多,但是遺簡的句子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17歲):這位作家的文字簡潔而有力,每一句都是遺簡之作。
4. 大學生(20歲):這部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但是通過遺簡的敘述方式,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