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綱
憲綱(xiàngāng)
發音:xiàn gāng
基本含義:憲法的綱要或大綱。
詳細解釋:憲綱是指憲法中的基本原則和規定,是憲法的核心內容和總綱。憲綱是國家政治制度和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具有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和約束力。憲綱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和職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等核心內容,是國家的基本法律文件。
使用場景:憲綱一詞常用于法律、政治等領域,用來指代國家的憲法或其他類似文件。也可以用于比喻某個事物的核心原則或基本規定。
故事起源:憲綱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洪范》:“憲綱矩步,萬邦畢矣。”憲綱一詞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來也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
成語結構:憲綱是一個名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作為一個國家的憲綱,憲法應該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2. 這部法律是我們公司的憲綱,所有員工都必須遵守。
記憶技巧:可以將憲綱的發音“xiàn gāng”與“先干”相聯想,表示憲綱是國家法律體系的“先干”,是國家政治制度的核心。
延伸學習:了解憲綱的起源和發展,學習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深入研究憲法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的班級憲綱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大家要一起努力學習。
2. 初中生:憲綱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權利,我們要了解和尊重憲法。
3. 高中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國家的法制建設,為憲綱的實施貢獻力量。
4. 大學生:研究憲綱的起源和發展,對于深入理解國家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