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蚿
基本解釋
即馬陸。《孔子家語·六本》:“ 晏子 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馬蚿。中斷成兩段,各行而去。”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飱飯》:“清明節前二日夜雞鳴時,炊黍熟,取釜湯遍洗井口甕邊地,則無馬蚿,百蟲不近井甕矣。” 清 李元 《蠕范·物食》:“雞醉馬蚿,鳩醉桑椹。”參見“ 馬陸 ”。
成語(Idiom):馬蚿(mǎ xiá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迅速,靈活敏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蚿是由“馬”和“蚿”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表示快速,而“蚿”指的是一種螞蚱。馬蚿形容人行動迅速,靈活敏捷,比喻人辦事迅捷敏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蚿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動迅速,靈活敏捷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迅速高效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習上動作敏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中有一段描述賈寶玉與林黛玉在草地上追逐玩耍的情節。其中有一句“馬蚿蚿,人躥躥”,形容兩人行動迅速,靈活敏捷。后來,人們將“馬蚿蚿,人躥躥”改成了“馬蚿”,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馬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反應非常馬蚿,總是能夠迅速做出決策。
2. 這個項目的進展非常馬蚿,比預期的要快很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蚿”與“馬螞蚱”進行聯想,想象一只螞蚱在草地上迅速跳躍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行動狀態的成語,如“如履薄冰”、“如魚得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朋友跑得像馬蚿一樣快。
2. 初中生:老師講解得非常馬蚿,我們都能夠迅速理解。
3. 高中生:他的反應非常馬蚿,總能夠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決策。
4. 大學生:他的思維敏捷,像馬蚿一樣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