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權
成語(Idiom):賣權
發音(Pronunciation):mài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賣權益,放棄權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賣權是指出賣自己的權益,放棄自己的權利。這個成語比喻為了一時的私利而舍棄自己應有的權益,帶有貶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為了個人私利而不顧公共利益,放棄應有的權利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出賣朋友、背叛信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賣權這個成語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故事中,齊國有一個叫糜牛的人,他是齊國的重臣,擔任重要職位。有一天,他因私欲而背叛了國家,出賣了國家的利益,放棄了自己的權利。這個故事成了后來“賣權”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賣權,出賣了朋友。
2. 這個政府為了吸引外資,賣權了很多國家的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出賣”、“背叛”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權利相關的成語,如“得寸進尺”、“得隴望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得到一塊糖果,不顧朋友的感受,賣權了自己的玩具。
2. 初中生:為了考高分,他賣權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每天都學習到很晚。
3. 高中生:為了追求名利,他賣權了自己的夢想,選擇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
4. 大學生:為了工作機會,他賣權了自己的隱私,把個人信息泄露給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