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
基本解釋
(1). 漢 代通行的隸書。 元 郝經 《書<磨崖碑>后》詩:“正筆篆玉藏 李斯 ,出筆存鋒兼 漢 隸?!?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嘗見友人以 漢 隸自夸,余誚之曰:此不過於真字上加一二筆飛撇,遂枉其名曰隸。”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承安宮鼎銘》:“ 阮氏 《鐘鼎彝器款識》定此器為 漢 物者,以銘文字體於 漢 隸為近?!?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而先 伏生 所口授者,緣其寫以 漢 隸,遂反稱今文?!眳⒁姟?隸書 ”。
(2).指 漢 朝的屬吏。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至如身為 漢 隸,而跡入 魏 幕?!?/p>
成語(Idiom):漢隸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也泛指古代的文字和文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漢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字體,由漢朝初年的李斯創立,用于刻寫銘文和書寫公文。漢隸的特點是筆畫方正、結構工整、書法規范,是漢字書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漢隸也代表著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漢隸常用于描述古代文化、書法藝術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同時,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書法水平高超或對古代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李斯。當時,秦朝統一六國后,由于各國使用不同的文字,造成了交流和管理上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由李斯負責整理和規范。李斯通過研究各國文字,創立了漢隸,成為統一的文字標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漢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尤其擅長漢隸。
2. 學習漢隸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漢隸:
1. 將“漢”字和“隸”字分開記憶,記住它們的意思和發音。
2. 想象一個古代文官在用漢隸書寫公文的場景,將其與漢隸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關于漢字書法的知識,了解不同字體的特點和演變過程。
2. 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和文化的發展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學習漢隸,讓我們了解古代的文字。
2. 初中生:我對漢隸很感興趣,想學習更多關于漢字書法的知識。
3. 高中生:學習漢隸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大學生:我在研究漢隸的發展歷程,希望能對中國古代的文字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